特岗教师招聘(小学语文)模拟试卷答案3

2020年08月14日 44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答案地址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链接

https://www.zxstw.com

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1.下列各组成语中“差”的意义与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差之毫厘 参差不齐 差三落四
(B)鬼使神差 钦差大臣 应付差事
(C)一念之差 南北之差 毫无差别
(D)屡出差错 大病差后 差强人意
2.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跟。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应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D)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敝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3.下列外国作家、作品、国别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但丁——《神曲》——意大利 莫里哀——《伪君子》——法国
(B)司汤达——《红与黑》——法国 狄更斯——《双城记》——英国
(C)屠格涅夫——《复活》——俄国 海明威——《老人与海》——美国
(D)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前苏联伏尼契——《牛虻》——爱尔兰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消防工作,我们一定要曲突徙薪,切不可事到临头才手忙脚乱,导致灾祸的发生。
(B)钱钟书先生用文言写成的《谈艺录》《管锥编》博大宏深,技巧精湛而多变化,其用词也运斤成风,最可表明文言词汇的活力和生命力。
(C)前一段时间,多家消费品巨头欲掀起的涨价潮,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在发改委介入调查后半途而废。
(D)当年他独闯深圳,身无长物,是凭借过人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才创下这份家业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本报派往美国采访该事件的记者共两位,到美国三小时候后,一人发回来一份长篇通讯稿。
(B)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大范围的气温偏低,主要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多,光照不足所引起的。
(C)据悉,在以后两天中,与会代表将盈利方式、信息转载规范化、运作与管理等问题展开专题讨论。
(D)有关人士强调:最近接连发生特大爆炸事故,大家必须提高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6.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的主要贡献是( )。
(A)以“人的文学”来概括新文学的内容
(B)主编和改革《小说月报》
(C)发起和组织莽原社等新文学社团
(D)主编《新青年》等刊物
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
(A)“夺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姚明苦笑了一下说:“人们往往只看到了鲜花和掌声,而忽视这背后的汗水和辛苦呀!”
(B)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C)假如有这样一本书,能给“下海”或将要“下海”者以警示,告诉他们何处可能有陷阱,怎样才能达到金光灿烂的彼岸,那该多好!
(D)东家说:“我家地里杏树上有一窝斑斑,(斑斑,方言,即斑鸠)你看那树上斑斑乱飞,怕是有孩子在摘杏儿呢。”
8.下列作家与作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叶圣陶——《稻草人》《古代英雄的雕像》
(B)贾平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芙蓉镇》
(C)洪容——《万年青》《人到中年》
(D)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文言文阅读---为题目类型
阅读甲乙两个有关“人物对话”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 ①立有间: ②臣是以无请也: ③达于汉阴: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0.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 (甲):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
11.(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乙)文刻画的人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现代文阅读---为题目类型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苦 瓜 肖复兴 原来我家有个小院,院里可以种些花草和蔬菜。这些活儿,都是母亲特别喜欢做的。把那些花草蔬菜侍弄得姹紫嫣红,像是给自己的儿女收拾得眉清目秀、招人眼目,母亲的心里很舒坦。 那时,母亲每年都特别喜欢种苦瓜。其实,这么说并不准确,是我特别喜欢苦瓜。刚开始,是我从别人家里要回苦瓜籽,给母亲种,并对她说:“这玩意儿特别好玩,皮是绿的,里面的瓤和籽是红的!”我之所以喜欢苦瓜,最初的原因就是它里面的瓤和籽格外吸引我。苦瓜结在架上,母亲一直不摘,就让它们那么老着,一直挂到秋风起时。越老,它们里面的瓤和籽越红。红得像玛瑙、像热血、像燃烧了一天的落日。当我掰开苦瓜,兴奋地注视着它两弯船一样盛满了鲜红欲滴的瓤和籽时,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仿佛那是她老人家的杰作,是她才能给予我的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尾,让我看到苦瓜最终这一落日般的血红和辉煌。 以后,我发现苦瓜做菜其实很好吃。无论做汤,还是炒肉,都有一种清苦味。那苦味,格外别致,既不会传染上肉或别的菜,又有一种苦中蕴含的清香,和苦味淡去的清新。 像喜欢院里母亲种的苦瓜一样,我喜欢上了苦瓜这一道菜。每年夏天,母亲都会经常从小院里摘下沾着露水珠的鲜嫩的苦瓜,给我炒一盘苦瓜青椒肉丝。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自从这之后,再见不到苦瓜瓤和籽鲜红欲滴的时候了,是因为再等不到那时候了。 这样的菜,一直吃到我离开了小院,搬进了楼房。住进楼房,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再吃不到母亲亲手种、亲手摘的苦瓜了,只能吃母亲亲手炒的苦瓜了。 一直吃到母亲六年前去世。 如今,依然爱吃这样的菜,只是母亲再也不能为我亲手到厨房去将青嫩的苦瓜切成丝,再掂起炒锅亲手将它炒熟,端上自家的餐桌了。 因为常吃苦瓜,便常想起母亲。其实,母亲并不爱吃苦瓜。除了头几次,在我一再的怂恿下,勉强动了几筷子,皱起眉头,便不再问津。母亲实在忍受不了那股子异样的苦味。她说过,苦瓜还是留着看红瓤红籽好。 可是,她依然每年夏天当苦瓜爬满架时,为我清炒一盘我特别喜欢吃的苦瓜肉丝。 最近,看了一则介绍苦瓜的短文,上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苦瓜味苦,但它从不把苦味传给其他食物。用苦瓜炒肉、焖肉、炖肉,其肉丝毫不沾苦味,故而人们美其名曰‘君子菜’。” 不知怎么搞的,看完这段话,让我想起母亲。
13.文章开头写母亲种花草和蔬菜,似乎与写“苦瓜”无关,可否删掉?为什么?
14.品味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总要眯缝起昏花的老眼看着,露出和我一样喜出望外的神情。 (2)它成了我家夏日饭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家常菜。
15.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
16.文章以“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诗词欣赏---为题目类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夏 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籍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18.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的________和第三句中的________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________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19.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古诗词(文)填空---为题目类型
21.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2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_______。(李煜《相见欢》)
23.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月映水中、云霞飘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4.苏轼的诗词意境开阔,大气磅礴,历来为人称道。在《浣溪沙》一词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告诉我们不要感叹岁月无情,人老了照样可以焕发青春,表现了他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他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词句,勾勒出自己拉弓劲射的雄姿,表达了立功报国的愿望。
2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写出了朋友身影已经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的情景。
26.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请依据以下给出的上联,联系已学过的课文《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或课外读物中的任意一篇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壮美雄奇,范仲淹抒写忧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
语言综合运用---为题目类型
27.判断下面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写出两句与例句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句子。 例句:她是暗夜里的一颗明珠,光彩动人。 (1)修辞手法: (2)仿写: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28.简述列夫.托尔斯泰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
作文---为题目类型
29.阅读下面的古诗,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要求:选材真实,内容具体,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
案例分析题---为题目类型
30.下面是一则教学案例,请进行简要分析。 某教师在上《生命 生命》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小朋友,现在请你们把第二段中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快乐与大家分享,好吗? 生1:我认为“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茁壮成长”这句话最令我感动! 师:为什么呢? 生1:我从“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可以感受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和顽强拼搏,所以我很感动! 生2:你说得真好,我同意你的意见,香瓜子在艰苦的环境下不屈不挠、茁壮成长,的确令我们感动。 生3:你们都说得有理,但我要给你们补充一点,“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这句话也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和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那谁能用朗读的形式来表现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呢?(一学生朗读) 生1:你读得真不错,我也想读一读。 师:你们俩读得真好,让老师感受到了香瓜子对生命的渴望! 生2:老师,他们读的语气很美,我仿佛看到了香瓜子在恶劣的环境下茁壮成长的画面,我想和他们比一比。 生3:你的朗读水平进步了许多,把句子中的几个重点词语读出不同语气了。 师:同学们不但读得好,而且评得也很到位,你们都很了不起!还有没有句子令你们感动呢? 生4:“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这句话也写得好。 师:你的眼力不错,我也认为这句话写得好,可好在哪里呢? 生4:我认为“即使”这词用得好。 师:为什么呀?说给大家听听。 生4:我说不清楚,可我就是觉得“即使”用得好。 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即使”用得好,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大家想一想,“即使”词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 生:即便、虽然、纵使、就算、哪怕。 师:你们的小脑子好灵活呀,词语那么丰富!自己用心读一读,体会一下。你们还觉得写得好的有哪些词呢? 生:“仅仅”这个词也用得好!(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教学设计题---为题目类型
31.写出《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教学设计。

答案地址

点击查看答案

成成

每天,叫醒我们的不再是闹钟,而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