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2

2020年07月21日 758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答案地址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链接

https://www.zxstw.com

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
(A)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顺应时代变革潮流
(C)争夺思想学术阵地
(D)谋划政治统治策略
2.《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 )
(A)禹死后启继位
(B)建立武装
(C)设置官职
(D)制定刑法
3.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B)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
(C)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
(D)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
4.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成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5.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而到宋代,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店、旅店大增,众多文人也加入市井队伍中。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 )
(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
(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收入
(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
(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
6.某同学创作了一部话剧,其中有这样一段情节:《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一茶馆中议论纷纷。下面是该同学设计的四句台词,其中存在史实性错误的一句是( )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工厂,我们这些小工人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C)这么多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去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
7.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8.“先生早起出讲堂,第一注意学生装。你们全身所服用,是否国货抑外洋。一生敬谨答教师,专用国货已多时……”这是民国时期某国产“欧式”女鞋广告语。这种女鞋在当时流行的原因是( )
(A)西方文明的冲击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西式服饰取代了中式服饰
(D)“抵制洋货,爱用国货”思想的推动
9.1931年后,四川军阀仍有内战,七七事变后,地方军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战初期,40万川军出川参战,统帅刘湘说:“过去打了多年内战,脸面上不甚光彩,今天为国效命,安可在后方苟安!”这说明( )
(A)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加强了中央的权威
(B)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
(C)国民政府与地方军阀的矛盾得以调和
(D)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民族主义教育深刻
1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11.解放战争时期的某一战役结束后,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纵令时间容许,国民党政府是否能在华南取得必要的支持,动员这一地区的人力,以重建其军队,实属极端令人怀疑。”该战役应该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2.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一文中指出:“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对这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
(A)英国的殖民统治冲击了印度相对落后的社会制度
(B)英国的殖民统治使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播到印度
(C)英国的殖民统治有利于印度的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D)英国在印度造成的社会革命是其主观愿望
13.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
(A)资本主义尚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14.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就此理解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
(A)海外贸易
(B)和平环境
(C)宪政制度
(D)地理位置
15.列宁认为,不能采取一般的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为这样做会同支持临时政府的苏维埃发生对立,会脱离群众。列宁提出的口号是“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在苏维埃内部开展斗争,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认为革命之所以能够和平发展,因为武器掌握在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下列不能正确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当时俄国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B)苏维埃内部仍存在着尖锐的派系斗争
(C)当时俄国存在着和平夺权的可能性
(D)列宁主张采用和平的方式夺取政权
16.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区域一体化组织非欧盟莫属,它起步于欧洲煤钢共同体,发展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洲联盟。从发端来看,以下哪一因素起了关键作用( )
(A)美国力促西欧联盟
(B)法、德政治家远见卓识
(C)苏联咄咄逼人威胁
(D)英、法、德“三驾马车”内联
17.二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首要条件是( )
(A)采用现代科技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的革新和改造
(B)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影响
(C)确立了贸易立国的思想,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战后进行社会改革,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18.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发展为“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
(D)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9.“20世纪50年代,东欧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下列各项关于这一格局解读正确的是( )
(A)东欧和西欧各国经济自主
(B)东欧和西欧各国都受到马歇尔计划资助
(C)东欧和西欧各国经济交流频繁
(D)他们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对峙
20.下图为1948—1999年美国经济增长率波动曲线。战后美国经济出现了三次较长周期的经济繁荣时期,其中第三次超长经济增长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B)实行“新经济”发展模式
(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材料分析题---为题目类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7世纪革命之前,英国法律只是用以约束王权的武器而已。英王依然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强大的权力,法律对国王来说,仅仅意味着在实施统治时受到了某些限制。可是,革命后国王不再是英国的集权统治者,他的所作所为一定程度上都必须按照法律进行,而国家的司法权属于法院,法官是法律的仲裁者,政府官员是法律的执行者。 ——摘编自杨玲、管洪亮《从人治向法治的过渡——从17世纪革命看英国的政治现代化问题》 材料二 礼法结合是中国古代传统法律的一大特点,而礼法结合的最高表现是“三纲”的法律化。谭嗣同认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三纲”理论,使得执法者任意出罪入罪,“独夫民贼,固甚乐三纲之名,一切刑律制度皆依此为率,取便己故也”。谭嗣同等进步人士对“三纲”思想的批判,促进了近代中国的礼法分野。而清末修律中,《大清新刑律》便是礼法分野的产物。 ——摘编自李烁《从鸦片战争到清末修律——中国法律近代化之路》 问题:
2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7世纪革命前后“法律”地位的变化及原因。
2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礼法分野”的原因和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五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⑤老兄,你占的便宜够大了,悠着点儿吧。 材料二 右图这幅漫画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2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前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第五句话很可能发生在哪几个国家的代表进行交谈的过程中?这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
25.材料二中的漫画表达了德国人怎样的情绪?
26.材料三中列宁指的两个大国是哪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教学设计题---为题目类型
28.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材料一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课文摘录 19世纪中期的日本,仍是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幕府的统治岌岌可危。一部分中下级武士,逐渐放弃了排斥西方的做法,开始接受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推翻幕府统治后,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些改革是在明治年间进行的,因此被称为“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答案地址

点击查看答案

成成

每天,叫醒我们的不再是闹钟,而是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