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模拟考试试卷答案3

2020年07月21日 424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答案地址

点击查看答案

答案链接

https://www.zxstw.com

单项选择题---为题目类型
1.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2.张学良在口述当年皇姑屯事件发生时,说他正在看梅兰芳的演出。后经查实,看梅兰芳演出那天日本正攻占沈阳。这说明“口述历史”( )
(A)具有很大随意性,是不可信的
(B)只有通过录音等技术记录后,才是可信的
(C)史料价值不容置疑,绝对可信
(D)受当事人个人因素的影响,不一定都正确
3.汉朝政府曾建立了“工官”工场,即官营企业为基础的“工官”制度;新中国成立之后没收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起了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国民经济基础。“工官”工场和国营企业都( )
(A)代表了当时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B)决定着当时市场的供求
(C)不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5.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6.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曾经出现了“他们强化的是儒家的人伦道德实践,但后来自身却又流于佛教禅学的空疏”的现象。这一现象是( )
(A)佛教思想影响儒学理论建构的反映
(B)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的结果
(C)儒家思想发展演变趋向活跃的产物
(D)儒学正统地位遭受冲击的体现
7.清政府不得不接受战争的结局,认为现在是“西方各国强把它们的意志加在中国身上的时候了”,随后确立了信守条约的方针。促使清政府出现这一变化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19世纪80年代,江苏松江“洋布充斥,而女红之利减矣”;19世纪90年代,四川北部“几乎每个农家都有一架织布机,用印度棉纱织成的布很像土布,虽然粗些,但结实耐用。对这种布的需求也很大”。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各地手工棉织业受到严重破坏
(B)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C)洋布代替土布的过程相对缓慢
(D)进口洋布的销售市场逐渐萎缩
9.1901年1月,光绪和西太后在西安下诏维新,要学“西学之本源”“取外国之长”“去中国之短”,还要“浑融中外之迹”,举凡“朝章国政”等进行全面改革。这说明清政府( )
(A)试图为戊戌政变辩护
(B)明确提出“新政”改革方案
(C)积极主动地以夷变夏
(D)极力改变顽固守旧的形象
10.19世纪90年代,《申报》刊文:“一衣服也,绸缎绫罗非不华美,而偏欲以重价购洋绸。一饮馔也,山珍海味非不鲜肥,而必欲以番菜为适口……甚且衣袜、眼镜、手巾、胰脂,大凡来自外洋者,无不以为珍贵,”这表明当时( )
(A)中西习俗融合成为社会时尚
(B)时尚性的洋货消费风气盛行
(C)西方生活方式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支持社会时尚进步
11.有经济史学家估算,16一18世纪,荷兰与英国人均GDP年增长率均高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这一时期荷、英经济的高增长均得益于( ) ①资本市场的发展 ②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 ④海外殖民掠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都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了解决这种“状态”,英国在政治上( )
(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
13.日美之间的竞争是20世纪远东国际关系的一项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日美关系的史实评述不正确的是( )
(A)1921—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B)中途岛海战中关国打败日本,取得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C)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彻底清除了日本的法西斯主义
(D)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向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发起挑战
14.恩格斯后来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写再版前言时承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95年,他在最后一篇文章中说:“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材料说明( )
(A)恩格斯放弃了暴力革命的原则
(B)时代要求马克思主义要有新发展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渐趋成熟
15.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的措施
(B)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C)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D)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16.下列条约中,不属于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
(C)中法《黄埔条约》
(D)中俄《天津条约》
17.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
(B)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C)帝国主义列强需要中国提供原材料
(D)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异常迅速
18.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19.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这表明罗马法( )
(A)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20.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材料分析题---为题目类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在1693年给本特雷牧师的信中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假设。他指出:“行星的现有的运动不能由任何自然原因造成,而是由一个全智的主宰去推动的。”“行星的自转不能仅仅产生于引力,而且需要一个神臂去推动它们。”……牛顿作为他那个时代的人物,他的思想自有其复杂性,不能简单套用一种模式。……牛顿的科学思想和宗教精神存在着某种统一性,并且贯穿其一生,对上帝的信仰不仅是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动因,而且对他的科学研究有很大促进作用。 ——李次章《试析牛顿的科学思想与宗教精神的统一性》 材料二 钱学森的“万斤亩"文章,应当从以下三点进行客观评价:一是“万斤亩”在科学计算上是正确的。正因为这样,作为一位严谨的科学家,钱学森反复用计算尺计算了太阳光能转化为粮食的数量。……他1993年甚至得出“粮粒”可以达到亩产10万市斤的结论! ——叶永烈《钱学森直到1993年仍然坚持粮食亩产万斤推算正确》
2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牛顿和钱学森各自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2.结合材料说明,你如何认识牛顿迷信宗教和钱学森相信“亩产万斤”?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权力的中心已不再单纯地集中于中西欧,而开始向北关转移;同时,新诞生的苏雏埃俄国也对旧秩序提出了强烈的挑战。民族主义意识蔓延,民族独立运动进入一个活跃的新阶段。在经济方面,旧的国际经济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欧洲经济脆弱,而美国却由战前的负债国变成债权国。在各种政治经济因素的交织下,战后世界矛盾重重,有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矛盾和美日矛盾。此外,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与苏维埃俄国的矛盾、宗主国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都不可调和。旧的世界秩序崩溃了,新的秩序尚未形成。西方学者将一战结束后的国际社会称作“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 ——摘编自袁明主编的《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时,美英苏为首的主要战胜国依照战时的蓝图设计了雅尔塔体系。战后几十年中美苏两国的“冷战”成了国际关系中的主旋律。 ——选自《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我们在军事上曾经是世界第一位,甚至没有人向我们挑战,因为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处于第一位。……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 ——尼克松1971年在堪萨斯城假日旅馆的讲话 材料四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历史昭示我们,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无法带来美好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 ——摘自《十八大报告》 问题:
24.材料一中“强烈的挑战”具体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政治权力中心开始向北美转移的局面?
25.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冷战”成了国际关系中的主旋律?
26.概述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国际格局演变过程。结合材料四,面对当今的国际关系,中国应如何应对?
论述题---为题目类型
28.试述美国内战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29.试述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为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做的努力。三人的实践活动对中国的民主政治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地址

点击查看答案

成成

每天,叫醒我们的不再是闹钟,而是梦想